![]() |
本诗偈以简约语言,勾勒禅意盎然的山水画卷,却在字里行间,显露平等不二的深邃智慧。
首联「山看水 水看山」,表面是山水之间的互动,实则隐喻修行者与外境的初会。禅者观境不离自心,山水相看即为心物交融的开始。 「两不厌」既表达山水和谐共存的自然状态,亦隐喻修行者以平等心看待一切,不取不舍,不即不离的处世智慧。
次联「山自静 水自流」则表达禅修的任运自然。山的静默与水的流动,恰似禅者动静一如的生活态度。此处「自静」「自流」的「自」字,正是任运自然的最佳注脚。山水的自然状态即是道的显现,无需造作。而「自有缘」的相遇,亦体现禅者对因缘法的深刻洞察。
三联「山依水 水依山」的「相依」状态,隐喻禅宗「不二法门」的中道义理。山与水的相互依存,恰如修行者当舍境外求心,转而向内自证。当分别心消融时,山水的对立自然泯灭,物我界限随之打破,也就证入「两相忘」境界。
末联「山自高 水自深」,将山水意象升华为般若空性的诗意表达。山的高耸与水的深邃,指毕竟空义的无限广大。此处「自高」「自深」的「自」字,是对自性本具功德的赞叹。而「相融自空灵」的境界,展现禅者超越二元对立的究竟智慧。
本诗偈以山水为喻,层层递进展现「触境不迷」到「物我两忘」,最终「空灵无碍」的修行历程,更与《六祖坛经》的「无念、无相、无住」成呼应相映,呼吁世人回归自心,体悟「山水相融自空灵」的禅境。
山水之间,处处皆禅;动静之间,念念皆觉。